找到相关内容584篇,用时12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中国大陆佛教慈善事业模式探讨

    故;生利益心,于外道众生欲令现信佛法故;生守护心,于同行众生欲令退转故;生我心,于一切摄菩提愿众生取如己身。是诸众生即是我身故;生师心及尊心,观彼众生乘大乘道进趣积集具足功德故。  其次学习菩萨...  论及佛教慈善事业,可以理解为佛教对社会的关爱或者佛教徒对社会肩负的使命。从理论上来讲,这一使命从大乘佛教的般若解脱、舍世间以及慈悲济世的教义中得到充分体现;从实践上来看,佛教界为当今社会的和谐、...

    释如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41065200.html
  • 龙树的净土思想

    所要说的真菩萨,正是如此,指不畏怖苦,见受苦的众生,生大悲心,使彼等度脱的“坚心菩萨l。  又说初发心菩萨,应先修行大悲、坚心、智慧、方便、、勤精进、常摄念、善知识八法,教导菩萨当行之道。  ...其中并未触及净土教,他被奉为净土教祖师的缘由是,他在《十住毗婆沙论》的(易行品),提到勤行精进而达退转的“难行”,和藉信方便的称名行而达退转的“易行”二种佛道。北魏的昙鸾(四七六—五四二)开始依据此...

    袁淑真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12765648.html
  • 佛家修行方法

    污染、系缚、忧烦、多欲、贫苦、成就小业、魔欢喜、谄曲、愦闹、多有瞋恚、以财物为宝、多、溺于污泥。  出家是:清净、解脱、法喜、无求、富有、成就大法、魔忧愁、正直、寂静、多行慈悲、以功德为宝、、...逆境,有勇气去克服,处事也比较不会优柔寡断。  可以人生平安:因有愿心的坚持,龙天护法的加被,自然就会平安。  可以增加道念:发心修行,服务众生,自能道念退。  可以慧由心生:有了戒法,可以约束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15966281.html
  • 桂月集(1)

    无贪、无喷、无痴、轻安、、行舍、害,此十一种显示道德内在的成因及其具体内容。又列二十六种烦恼,即根本烦恼六:贪、嗅、痴、慢、疑、恶见。小随烦恼十:忿、恨、恼、覆、班、馅。骄、害、嫉、俚。中随烦恼二:无惭、无愧。大随烦恼八:不信、掉举、散乱、昏沉、懈怠、、失念、不正知。此二十种烦恼,显示罪恶的成因及其具体内容。  佛教净化人和社会,重在正“三”业、断“三”毒,从“四谛”证悟人生多苦,只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70767169.html
  • 世界各国的佛教(2)

    坐禅,就以长香一炷为标准,大约等于现在时钟的一点半钟左右。下座以后,就须行香,大家依次排列,绕着禅堂中间来回行走,身体虽然松散,心神却。  近代禅堂座位简图  这样又要走完一炷香,就再上座。饮食...后堂大众茶。住持垂访头首点茶。两序交代茶。入寮出寮茶。头首就僧堂点茶。两序出班是香(其余制度,如受戒、挂褡、坐禅、节腊、法器,各有一定的规矩,因为太繁,又关本文主要宗旨故详述。既如以上所列,也仅举列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85467822.html
  • 周叔迦:唯识研究(1)

    。五是“无贪”,便是对于一切功名财利贪求。六是“无嗔”,便是对于一切人物慈悯他。七是“无痴”,便是对于善法能真实了知毫无迷惑。八是“轻安”,便是身心安泰逍遥快乐。九是“”,便是心希求色声香味...做了坏事,对人毫不知羞耻。十三是“不信”,便是心中污秽,对于真理心不好乐。十四是“懈怠”,便是只求快乐,不知为善。十五是“”,便是对于恶事不能自己防闲。十六是“昏沉”,便是心中疲乏,不能领略环境。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1568371.html
  • 《劝发菩提心集》讲记(七)

    身心,也就是能征服令寂静的所有烦恼;三、能阻挡留意应修之善事及应防之恶事的行为;四、能破除贪欲、嗔恚、惛沉睡眠、掉举恶作、疑等五盖;五、能精勤修学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智慧等六波罗蜜。...偏重的,就称为等分行人。”17此说明一切烦恼,离贪、嗔、痴三大类。  ,指放纵欲望,留意应修之善事及应防之恶事。《俱舍论》卷四说︰“,谓,不修诸善;是修诸善所对治。”18《成唯识论》卷六说...

    慧沼大师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0468460.html
  • 《劝发菩提心集》讲记(八)

    。  或又有众生虽不行恶业,也不受苦恼,却乐著五欲歌舞嬉戏,以自娱乐,或贪爱己身,不修善法,称为。  (梵pramAda),略称。是指放纵欲望,留意应修之善事及应防之恶事。俱舍家以之为大烦恼地法之一,唯识家以之为随烦恼之一。如:《俱舍论》卷四︰“逸谓,不修诸善,是修诸善所对治法。”27《成唯识论》卷六︰“云何?于染净品不能防修,纵荡为性,障,增恶损善,所依为业。”28又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0568461.html
  • 王恩洋:心经通释

    。谓信、惭、愧、无贪、无嗔、无痴、精进、轻安、、行舍、害。  信谓于印顺境,至诚倚任,心净为性;对治不信,乐善为业。印谓认可;顺谓顺从。于此所印顺境;若人若法,至诚不二,倚任疑,名之为信。...于未生恶、复令永断故。三名修断,修习善法、令现生故。四名防护断,住、防护退失、令增广故。  于善恶法得正断已,次修四神足,即是四种三摩地:谓欲三摩地、勤三摩地、心三摩地、观三摩地。由胜希望正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10069131.html
  • 星云法师:人间佛教的建立

    的警觉,精进,努力修行,这就是有出世的思想了。   二、要有远离物质的看法   世间上每一个人都喜爱金钱物质,甚至有人临死之际,金钱物质也不肯给人,他以为来生还可享用,所以贪恋、聚集,最后一...离开了众生,就没有佛,离开了群众去求道,是没有道可求的。佛陀在各种经论中也一直强调:“我是众中的一个。”六祖大师更说:“佛法在世间,离世间觉;离世求菩提,犹如觅兔角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2569460.html